<noframes id="rhdhx"><address id="rhdhx"><th id="rhdhx"></th></address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rhdhx"><nobr id="rhdhx"><progress id="rhdhx"></progress></nobr></address>
    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民工兄弟網   > 創業 > 創業故事
            江津農民工靠1000元創業 讓藥材成為富民產業
            〖發布日期:2018/3/26 16:30:50〗 〖點擊量:

            1.jpg

            1000元能做些什么?請朋友吃一頓火鍋?或給自己買一件好點的衣服?

              但江津區蔡家鎮福德村一社的返鄉農民工劉朝兵,去年卻靠1000元起步,發展起了中藥產業,現已注冊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,并有18戶社員加入合作社和他一起創業。

              花小錢辦大事的創業路

              “這些中華吳茱萸幼樹長得快,冬季管理的重點是整好形,做法就是將這些往上長的大枝條往四周和水平方向壓,再用繩子把它固定好,使它照到更多陽光……”近日,記者見到劉朝兵時,他正地里手把手地教幾個農民壓枝。

              “他們都是返鄉農民工!”劉朝兵笑呵呵地說,大家原本打算過完年就走,結果被自己一動員,都留了下來種中藥材了?,F在,加入合作社的社員已有18戶。

              而劉朝兵之所以能夠成功說服他們,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闖出了一條花小錢、辦大事的創業路子:他去年靠1000元起步,發展起了12畝中藥材基地,并實現當年盈利。

              “既不需要多大的資金投入,又能掙到錢,哪個還愿意到外地去做工?”返鄉農民工虞心林說,有劉朝兵帶頭,他們對中藥材種植項目很有信心。

              起步資金僅1000元

              福德村地處江津南部山區,該村四面高山環繞,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,是江津少有的市級貧困村之一。在一年以前,劉朝兵和該村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一樣,靠外出打工謀生。

              出生于1985年的劉朝兵,16歲初中畢業后就外出打工,干過園林、庫管、搬運、漆工、馬幫、建筑等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他選擇中藥材作為創業項目,在于他比較熟悉這一行業:福德村及周邊山區盛產野生中藥材,他父親和大伯曾多年從事中藥材經銷,他小時候常常跟著父親和大伯上山收購黃柏皮子、五倍子等中藥材,對當地出產各類中藥材的藥用功效、生長習性均有一定了解。

              劉朝兵本人對藥材種植也有濃厚興趣:不僅曾在園林公司種過多年的花花草草,打工期間,還曾報考過北京農業大學園林系的函授班。

              2012年,他以13元一株的價格從江西買回30多根中華吳茱萸苗,2015年掛果,2016年,收獲的藥材就賣了近2000元。這使他心里燃起了返鄉種植中藥材的創業夢想。

              但讓他最終下定返鄉創業決心,還是因為2016年底他跑銷售時結識的一位老板告訴他:“大多數人創業都輸在‘等’字上,等時機,等市場,等一切準備好,到頭來什么都干不成?!?/p>

              2017年初,劉朝兵毅然返鄉創業。

              但劉朝兵只拿出了1000元作為起步資金?!爸饕俏遗率?!”他說,自己存款不多,還要供兩個孩子讀書。

            自己上山去采藥

              “這1000元就是個啟動資金,本錢、流動資金、購買設備等所有的錢都在里面!”

              劉朝兵說,他在創業上之所以花錢這么少,一是走的野生中藥材人工馴化的路子,其基本做法就是自己上山去采藥,一部分用于加工銷售,一部分用于人工種植;二是販賣中藥材,自己在采藥的同時也收藥,迅速倒手賺取差價。

              野生中藥材大多位于懸崖上,采藥是一個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有一次,他在一個懸崖上看到一窩白芨,懸崖高500多米,他吊著繩子下去挖,繩子不夠長。他又繞到懸崖下面往上爬,結果爬了100多米就沒路可爬。第二天,他又取來更長的繩子,一下挖了30斤白芨。白芨的收購價為80元一斤,他賣了一部分,另一部分作為種子種到了自家地里。

              通過這種辦法,劉朝兵去年種了10畝多黃精、2分地白芨、近1分地重樓。其間,他在野生中藥材人工馴化過程盡管多次經歷失敗波折,但現在已經初具規模、初見成效。

              過去,當地人主要采取日曬的辦法加工中藥材,藥材容易發霉,影響品質與售價。為此,劉朝兵買來鼓風機、鋼板,反復試驗,自己造出了一臺烘干機,只花了130元,大幅提高了中藥材加工品質和售價。而在市場上購買一臺烘干機,需要近2萬元。去年,劉朝兵通過加工、銷售中藥材,獲得了10多萬元藥材銷售利潤,不僅保證了一家人的日常開銷,還賺回一臺9800元的三輪車,并花2萬元修了一條400米的毛坯路,直達家門口。

              另外,他去年還從外地引進了天冬、蒲公英、苦參、夏枯草等中藥材品種,進行試種。

              讓藥材成為富民產業

              讓人意外的是,凡事不肯花錢的劉朝兵,對村民卻格外大方。中華吳茱萸是一種分蘗力很強的植物,在母樹周圍往往抽生很多幼苗。去年,劉朝兵共挖采了1000多株種苗,全部免費送給村民種植,價值1萬多元。

              另外,他花錢引進的天冬,也免費送給村民種植。在他的帶動下,該村已有8戶農民種植了中藥材,種植面積達7畝左右。

              “光靠我一個人做不大中藥材產業!”劉朝兵說,他雖然有一定的中藥材種植技術、加工技術,有銷售渠道,但資金有限、人力有限,種不了更多的中藥材,野生中藥材的數量也非常有限,必須動員更多的村民種植中藥材,才能在種苗、加工、銷售等各個環節上增加更多的收入。

              今年1月11日,劉朝兵注冊了重慶市江津區祈民鑫農業專業合作社,去年跟他種植藥材的8戶農民當即加入了合作社,今年春節期間,又有10個農民工加入合作社?,F在,他正四處動員,預計還有一批農民工留下來加入合作社。

              “‘祈民鑫’就是祈求農民賺更多的錢!”劉朝兵說,他的目標,就是在兩三年內,在全村發展起300畝中藥材基地,讓福德村真正有一個富民產業。

              按照現在的中藥材市場行情和種植產量,天冬種植2年可收獲,畝均產值約3萬元;白芨種植3年可收獲,畝均產值約10萬元;黃精種植3年可收獲,畝均產值約5萬元;重樓種植5年可收獲,畝均產值約100萬元……“錢景”誘人,劉朝兵正帶領村民往致富路上努力奔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