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oframes id="rhdhx"><address id="rhdhx"><th id="rhdhx"></th></address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rhdhx"><nobr id="rhdhx"><progress id="rhdhx"></progress></nobr></address>
    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中國民工兄弟網   > 創業 > 創業故事
            于曉輝:創業路上的創業人
            〖發布日期:2018/11/27 9:29:32〗 〖點擊量:

            1.jpg

                于曉輝,內蒙古軍利易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,這個手底下聯系著通遼市4000余家小商超的民營企業帶頭人在回顧自己三起三落的創業歷程后說,如今的自己與其說是一位民營企業家,不如說是走在創業路上的創業人。

                1993年,剛剛畢業一年的于曉輝邁上了創業之路。

                當時,改革開放已經走過15個年頭,東南沿海城市煥發勃勃生機,但地處北方的通遼一切都還很平靜,年輕的于曉輝卻看到了平靜表面下那馬上要沸騰起來的時代的力量。

                “我覺得這是我的機遇,能夠改變我的人生?!睉阎跎俨晃坊⒌挠職?,23歲的于曉輝放棄了哲里木盟盟委安穩的工作,轉身毅然決然的投入到了商海當中。

                于曉輝下海后的第一個項目,將目光放在了餐飲行業上。當時的通遼餐館雖然已經不再是新鮮事物,但經營模式卻非常傳統,沒有絲毫新意。在出外取經之后,喜歡音樂的于曉輝回鄉創辦了通遼市首家歌舞伴餐自助餐廳,讓家鄉的父老鄉親享受到了現代的多元化的餐飲服務。

                新鮮的事物總是吸引著大家的目光,于曉輝的音樂餐廳一炮而紅。一年多的時間里收獲純利百萬,在萬元戶都值得稱頌的當時,于曉輝的盈利數額簡直讓人瞠目結舌。

            成百上千倍的回報,讓于曉輝看到并確認了改革開放給創業人帶來的機遇,同時,他也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挑戰。

               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,國有企業面臨轉型危機時,品牌意識悄然走進普通民眾的視野。當時的于曉輝手握大批資金,完全可以將轉型的目光放在改造接手國企上尋求出路,但他卻出人意料的將第二次創業放在了化工產業上?!凹热粍摌I了,那我就想在這個過程中開辟出自己的道路,來實現我的人生價值,而不是走別人走過或是已經搭好的路徑?!?/p>

                第二次創業,于曉輝與很多創業者一樣,開始尋求轉型,希望創造屬于自己的道路,留下響亮的名牌,1994年,他將百萬投資壓在了化工企業上。

               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,第一次創業成功的于曉輝,在二次尋求轉型的過程中遭遇了滑鐵盧。注重產品質量的他忽略了銷售環節的重要,到1997年,于曉輝手中的日化廠已經無法經營下去,百萬投資打了水漂,不僅如此,還欠下了20余萬元的債務。兩年多的時間,于曉輝從百萬富翁變成了“負翁”。

                1997年正科級干部月工資也才200多元,20萬元的債務按部就班的還需要84年??粗b遙無期的債務,于曉輝啥也沒說,東拼西湊了2萬元錢,背著小包跑到了北京,開始擺地攤兒倒騰當時的新鮮事物VCD光盤?!懊總€創業者都會經歷溝溝坎坎,溝溝坎坎不是阻礙,而是讓我們反思的橋梁,只有經歷過這些,我們才能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,轉變思想,尋求到正確的出路?!?/p>

                現在回憶起來,那段擺地攤的經歷在于曉輝看來仍舊彌足珍貴,“在北京,我看到了時代的進步,看到了創業者應該要走的創業路,從模式創新必然走到品牌建設,我們跟隨時代的腳步,映射著時代的走向?!?/p>

                在DVD、VCD最火的十年,于曉輝靠擺地攤起家,不僅還完了20萬元的債務,還完成了第二次原始資金的積累。2000年,于曉輝再一次返鄉創業,將草原興發品牌帶到了通遼,他心心念念的品牌終于有了,只可惜是別人的。

                從2000年開始,于曉輝手下的生意一步一步發展,資金也在一步一步累積,最輝煌的時候,投身海外投資熱潮,他曾在加拿大、溫哥華等地投資建廠。但這些,猶如泡沫一般,在2008年金融風暴中,一場大風刮得丁點兒不剩。

                似乎每個創業人都擁有鐵一般的心臟和鋼一般的脊梁。金融風暴讓于曉輝產業急劇縮水,但卻沒有打擊到他繼續創業、尋找創業路的積極性。

                2009年,于曉輝來到科爾沁都市報負責發行工作,在這里他創造了單日銷售5000份的通遼報業佳績,也是在這個過程中,于曉輝發現了第三次創業的契機——互聯網。

                2009年電腦開始走進千家萬戶。高普及率催生大數據與電子商務的冒頭,淘寶、搜狐、京東……互聯網帶來的產業革命,逐漸顯露頭角。

                當時的于曉輝前瞻性地意識到了互聯網對于傳統行業的沖擊,靈光一閃中,他想到了新的經營模式。2011年,軍利易購正式成立。

                軍利易購是基于倉儲和物流體系建立起來的集智慧物流平臺、B2B平臺、B2C平臺為一體的平臺型企業。企業通過B2B平臺,為生產者建渠道,為零售者找貨源,組建新型合作關系,減少中間環節,提高上下游企業利潤空間;通過B2C平臺,用戶足不出戶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,獲得送貨上門服務,為日益嚴重的老齡化社會提供保障;通過智慧物流平臺,為上下游企業、小微電商企業,提供裝卸、倉儲、分揀、配送服務,同時提供信息化查詢、管理、數據分析服務,實現末端配送信息化管理。

                8年時間內,軍利易購憑借智慧化服務覆蓋全市4000余家小商超,為40余家用戶提供系統支撐,從全國245家物流企業中脫穎而出收獲“國家首批智慧物流末端配送示范企業”,躋身通遼市24家高新技術企業行列……于曉輝成功抓住了時代催生的機遇,并將機遇變成了創業的無限可能。

                回顧自己走過的25年創業時光,雖然也有坎坷,但于曉輝對于改革開放仍抱有極大的熱情,對于未來,他充滿希望,“我想象中的未來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已經引入到行業當中,從業者會更加體面的工作著,也會有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幸福感,時代給予了我們前進的動力,也給予了我們實現這些希望的可能?!?/p>